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文化]韓德爾與英國

韓德爾與英國


韓德爾

阿水剛剛為澳門球迷世界寫了一篇關於歐聯主題曲的文章。文章入面提及過德國作曲家韓德爾。由於這位作曲家在英國文化歷史上十分重要,所以就讓阿水在這裏更詳細地談談這位深受英國王室喜愛的作曲家。
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於德國出生,是巴洛克時期的其中一位享負盛名的音樂家。在1715年搬到倫敦之前,韓德爾曾經遊歷意大利,對意大利歌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韓德爾在意大利時認識了當時的漢諾威王子Ernst Agustus,並通過他認識了其兄George Louis。此時,由於英國國會通過法例限制英國王位繼承人必須為新教教徒,由於安妮女王膝下無子,所以其王位就傳到其德國遠親George Louis(即後來的喬治一世)身上。
早在韓德爾搬到倫敦定居之前,韓德爾已經成為了安妮女王喜愛的音樂家,並在英國王室、貴族以及知識份子間建立了一定的名望。1715年,即安妮女王離世、喬治一世登基的第二年,韓德爾索性搬到倫敦生活,1717年更直接歸化生英國人。1720年至1728年期間韓德爾為倫敦的King’s Theatre編寫了許多作品,即使到了1730年代意大利歌劇的流行度減退,韓德爾的音樂已經穿越階級界限成了大眾通曉的作品。儘管韓德爾在倫敦的歌劇事業並不如意,但他依然是王室寵兒,為王室譜出了不少佳作。他的代表作有:《水上音樂(Water Music)》、《皇家煙火(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彌賽亞(Messiah)》和《牧師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1759年,韓德爾於倫敦逝世,作為王室寵兒的他被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供世人敬仰。
漢諾威王朝是英國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根據著名英國史學家Linda Colley的代表作《Britons: Forging the Nation 1707-1837》,她認為英國人民是在漢諾威王朝時期開始產生了“Great Britain”的意識形態以及對英國人的身份產生政治傾向的身份認同,也就是說我們所認識的英國也是在這個時候成形。作為王室寵兒的韓德爾為王室寫下的各首名曲不僅成了當時英國貴族社會的流行曲,也穿越了階級的隔閡受到眾人喜愛,為英國人的身份認同貢獻了一份不可忽視的力量。

更多資訊可瀏覽:
認識音樂家系列-韓德爾
http://www.hkedcity.net/…/webpa…/composers/handel/Handel.htm
George Frideric Handel, the German-English composer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George-Frideric-Handel
BAROQUE COMPOSERS AND MUSICIANS - George Frideric Handel
http://www.baroquemusic.org/biohandel.html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follow阿水的facebook專頁:阿水文化筆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